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节约资源、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中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的要求,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状况、住房城乡建设及新型墙材行业的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省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城镇化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工作,以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绿色的新型墙体材料,着力推动墙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禁实、限粘”(指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城市限制使用粘土砖的简称。下同)和建筑工程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共计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100万吨、节约土地 10.6万亩、节约能源399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5万吨。
1.市县城区全面 “禁实”。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十二五”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通知》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城市城区和县城建设工程项目全面“禁实”。全省共关闭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127家,淘汰落后产能约13.5亿块标砖,占落后产能的17.5%。改造实心粘土砖企业32家,新增新型墙材产能约3.8亿块标砖,全省“县城禁实”任务全面完成,并向乡镇及广大农村推进。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和商洛五个城市启动“城市限粘”工作。
2.新型墙体材料得到较快发展。全省扶持新型墙材生产线示范项目90余个,扶持新型墙材促进建筑工业化重点项目12个,省级扶持资金投入约1300余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约28亿元。省级扶持资金投入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增长60多个百分点。2015年底,全省新型墙材企业共计702家,综合产能156亿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67%,比201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超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板材类产品占新型墙体材料总量达到16%,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提高了1.6%,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表1 2015年全省墙体材料产业构成
产品类型 | 生产企业 | 生产产量 | ||||
企业数(家) | 占比(%) | 产量(亿标块) | 占比(%) | |||
墙体材料总量 | 1013 | 100 | 233.37 | 100 | ||
一、粘土实心砖 | 311 | 30.70 | 77.01 | 33.00 | ||
二、新型墙体材料 | 702 | 69.30 | 156.36 | 67.00 | ||
新型墙体材料 | 砖 | 503 | 71.65 | 80.22 | 51.30 | |
砌块 | 154 | 21.94 | 50.97 | 32.60 | ||
板材 | 45 | 6.41 | 25.17 | 16.10 | ||
其中 | 利废产品 | 160 | 22.79 | 77.81 | 49.76 | |
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 | 5 | <1.00 | 2.50 | 1.60 |
表2 2015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构成
产 品 | 2015年(亿块标砖) | 比重(%) |
烧结类新型墙体材料 | 72.46 | 46.34 |
蒸压类新型墙材 | 39.77 | 25.44 |
混凝土制品 | 15.60 | 9.98 |
建筑板材 | 25.18 | 16.10 |
石膏砌块及其他 | 3.36 | 2.14 |
3.新型墙材推广应用成效明显。根据《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等规定,认定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产品16批次,扶持农村节能示范住房项目31个,累计补助户数5044户,建筑面积104.81万平方米,省级补助资金投入1736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约14.43亿元,推动了农村新型墙材的应用,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良好局面。201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76%,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
4.新墙材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了《DP型烧结多孔砖结构技术规程》、《DP型烧结多孔砖砌体结构构造图集》、《陕西省绿色墙体材料技术评价导则》等技术标准的编制,和《泡沫混凝土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等多项建筑节能与新型墙材产品生产应用项目研究。研究开发了烧结保温砌块、DP型烧结多孔砖、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等新产品,支持一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墙材产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5.新墙材专项基金调控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根据国家、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2012年、2014年全省2次开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专项检查。全省专项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级共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11亿元。使用新墙材的工程项目已返还资金1.6亿元,科研开发、示范项目、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等投入资金1.4亿元,其中省级累计投入扶持资金40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约42亿元。
6.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省人大制定颁布了《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建立了建筑节能产品及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制度,五年发布16期,推广5类产品。
“十二五”全省墙材革新发展工作虽然有了进一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新型墙材应用技术标准、技术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待进一步加强;促进行业绿色生产和产品推广应用任务繁重;墙材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企业科技创新不足,低端产品产能占比较大;城市和县城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有死角,仍存在使用粘土实心砖现象,新型墙材应用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农村自建房新型墙材推广使用比例还较低,乡镇“禁实”工作任重道远。
“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或中速增长,对全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新型城镇化进程为新型墙材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由城镇化带来的建筑业发展仍将保持较大规模,随着中高端房地产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建设,以及建筑能效的提升、农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为绿色新型墙体材料中高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空间。
建造方式变革为绿色新型墙材带来新市场。2020年底,我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50%,绿色建材将得到不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提出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随着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装配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我省绿色建材、绿色墙材发展带来新的市场。
面临的挑战。国家要求大力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实施创新驱动更加迫切。我省多数墙材企业规模较小,先进工艺技术产能占比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要求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十二五”期末全省新型墙材中砖类产品占比达五成,而建筑板材只占16%,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仅占1.6%,滞后于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化和绿色建筑的要求。我省新型墙材的绿色化发展亟待提高,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化解过剩产能的挑战。
随着建筑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需求结构不断升级,新型墙材产品需求量将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其中砖类传统新型墙材产品需求量出现下降、装配式墙板与部品构件等需求量继续增长。预测2020年各类建筑板材需求量约42亿块标砖,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表3 2020年新型墙材主要产品需求结构预测
产 品 | 2015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
产 量 (亿标块) | 占比(%) | 产 量 (亿标块) | 占比(%) | |||
新型墙体材料总量 | 156 | 163 | 1 | |||
砖 | 80 | 51.3 | 70 | 43 | -2 | |
砌块 | 51 | 32.6 | 51 | 31 | 0 | |
建筑板材 | 25 | 16.1 | 42 | 26 | 14 | |
其中 | 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 | 2.5 | 1.6 | 5 | 2.6 | 20 |
装配式墙板 | - | - | 15 | 8 | 20 |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是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装配化发展和适应绿色建筑需求为方向,以“禁实”“限粘”、项目示范、新型墙材基金调控、绿色建材(墙材)评价为抓手,贯彻实施《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全面推进我省新型墙材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新型墙材企业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绿色墙材。倡导清洁生产方式,改善产品使用功能,鼓励支持企业走低消耗、低能耗、轻污染、多功能之路,促进新型墙材向绿色产业转变。
2.坚持创新发展。完善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低小散”企业,实现墙材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
3.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新型墙材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加强墙材产业与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融合,推动新型墙材产业与建筑产业现代化、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4.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督查力度,巩固城市城区和县城“禁实”成果。加大城镇新型墙材推广使用力度,推进农村新型墙材的推广使用,通过城乡联动,全面促进新型墙材的应用。
5.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原料资源、产业优势,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建筑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和发展重点,推动区域差异发展和特色发展,形成各具优势的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墙材产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期末:
——推进“禁实、限粘”,发展绿色新型墙材,产业结构优化取得较大进展。全省新型墙材产量占比达到80%,城镇建筑应用占比达到86%。建筑板材产量占比达到26%、装配式墙板产量占比达到8%;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技术研发基地9个,突破新型墙体材料重点研发技术;
——示范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建设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项目10个,绿色新型墙材生产线示范项目28个,农村应用新型墙材示范房100万平方米以上;
——节能减排效益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达到2450万吨,节约能源达到500万吨标煤。
指 标 | 2015年 | 2020年 |
新型墙材生产与应用比例 | ||
新型墙材材料生产比例(%) | 67 | 80 |
城镇新建建筑新型墙材应用比例(%) | 76 | 86 |
节能减排 | ||
节约能源(万吨标煤) | 97 | 102 |
二氧化碳减少排放(万吨) | 254 | 267 |
二氧化硫减少排放(万吨) | 0.83 | 0.87 |
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万吨) | 475 | 498 |
(一)深入推进“禁实、限粘”。进一步强化城市城区和县城“禁实”,巩固城市城区和县城“禁实”成果。鼓励设区市结合当地环境治理实际,探索推动在城市划定区域开展“限粘”工作。落实《陕西省粘土砖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面整治粘土实心砖厂,淘汰、改造粘土实心砖厂150家。加大城镇新型墙材推广使用力度,加强农村“推新”(农村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简称。下同),通过项目示范,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墙材推广应用。坚持鼓励、扶持与依法监管相结合,将发展新型墙材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二)发展绿色墙材。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建造方式变革的新要求,着眼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发展需求,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新型墙材绿色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墙体材料升级换代,砖、砌块墙材产品生产比例下降10%。发展轻质、高强、耐久、自保温、部品化产品。发展高孔洞率、高强自保温的空心砌块与自保温砌块、矩形孔多孔砖等烧结类产品,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防水防腐保温复合一体化装配式建筑内墙和外墙板材等非烧结类产品。推进叠合楼板、楼梯阳台等部品构件工厂化生产。
2.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关中、陕南、陕北,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布局本地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主导产品。关中地区重点发展利用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各类建筑板材和砌块、DP型多孔砖和空心砖,以及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等;陕北地区重点发展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各类建筑板材和砌块,DP型煤矸石多孔砖和空心砖,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等;陕南地区重点发展尾矿渣、页岩、和煤矸石等DP型多孔砖、空心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各类建筑板材,研究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等。
表5 重点发展产品布局与生产规模
重点发展产品 | 生产规模 |
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和杨凌区、西咸新区:重点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板)、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石膏砌块(板)、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和建筑垃圾新墙材等,DP型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砌块)、复合保温砖和保温砌块;大力发展保温隔热一体化复合多功能砌块(板),利废节能的轻质内墙板和外墙板、以及复合墙板;大力发展装配式部品构件。 | 主要新型墙材生产线年生产规模要求:①各类建筑条板、复合墙板单线年生产规模15万平米及以上;②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单线年生产规模15万立方米及以上;③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单线单班年生产规模10万立方米及以上;④石膏空心砌块单线年生产规模30万平方米及以上;⑤复合保温砌块单线年生产规模3万立方米及以上;⑥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单线年生产规模3000万标块以上。 |
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重点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板)、蒸压粉煤灰多孔砖、DP型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煤矸石烧结空心砖与空心砌块、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脱硫石膏砌块(板);大力发展保温隔热一体化复合多功能砌块(板),利废节能保温的轻质内墙板和外墙板、以及复合墙板;发展装配式部品构件。 | |
渭南市、韩城市:重点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板)、DP型烧结煤矸石多孔砖、烧结煤矸石空心砖和空心砌块、脱硫石膏砌块(板)和纸面石膏板,大力发展保温隔热一体化复合多功能砌块(板),利废节能的轻质内墙板、外墙板和复合墙板;研究发展装配式部品构件。 | |
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重点发展DP型页岩烧结多孔砖、页岩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尾矿烧结砖、粉煤灰(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板)、脱硫石膏砌块(板)、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等;大力发展利废节能轻质的内墙板、外墙板和复合墙板等;研究发展装配式部品构件。 |
3.推进绿色化发展。按照国家《实施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推动绿色墙材项目建设,引导使用绿色建材。鼓励支持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渣、脱硫石膏、建筑垃圾、城市污泥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墙材)产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淘汰年生产能力2000万块标准砖以下的多孔(空心)粘土砖厂、24门轮窑等国家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生产企业。支持企业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建设,实施绿色生产技术改造,关小建大,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绿色化生产。
4.开展绿色认证。制定发布《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确定鼓励、限制和淘汰的产品。依照政策法规,继续实施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工作,发布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目录。根据住建部、工信部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开展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绿色建材星级评价,发布绿色新型墙材产品目录。绿色建材(含绿色墙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促进我省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绿色发展。
(三)开展项目示范。充分发挥墙材基金的引导作用,以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带动新型墙材产业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实施新型墙材生产线示范,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农村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示范工程,结合农村扶贫搬迁社区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等,加大在农村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力度;推进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新型墙材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
表6 重点示范项目
示范项目名称 | 规 模 | 示范数量 | 示范内容 | 布 局 |
新型烧结墙材生产示范线 | 年产不小于3000万标块 | 20 | 综合利用矸石、粉煤灰、尾矿渣、城市污泥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DP型多孔砖和空心砖,保温砖与保温砌块 | 各设区市不少于2条示范线 |
建筑垃圾新型墙材示范生产线 | 年产不小于3000万标块 | 7 | 以城市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材 | 西安不少于2条,其它设区市不少于1条 |
烧结复合保温空心砌块示范生产线 | 年产不小于3000万标块 | 1 | 烧结空心砌块与保温材料复合,单一产品满足建筑节能65%要求 | 西安 |
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项目 | 投资额≥4000万元 | 10 | 轻质、高强、耐久、保温等部品化产品,PC复合墙板、PC构件、叠合板、复合保温墙板、自保温砌块、加气砌块(板)等 | 关中、陕北等 |
农村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示范工程 | 每个项目不少于50户 | 100万m2以上 | 在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新农村建设等项目选点示范 |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及省管市县 |
(四)加强协同创新。依托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9个技术研发基地,突破7项重点研发技术,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利废效果好、节能效果显著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以及适用于新型墙体材料的专用施工工具和辅助材料等。支持建筑围护结构墙体材料体系的创新开发,支持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墙材产品研发,支持新型墙材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清洁生产、产品设计和建筑推广应用等关键技术。
积极引导和推动新型墙材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推广生产线一体化管控、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装备,促进新型墙材产业信息化、规模化、装备自动化、产品标准化和管理现代化。
表7 鼓励和支持突破的重点研发技术
1.安全、耐久、保温、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生产和应用技术; 2.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生产与应用技术; 3.节能复合保温砌块的生产和应用技术; 4.墙体自保温体系及新型墙材加保温材料的复合体系技术; 5.与钢结构体系、装配式结构体系相适应的新型墙材产品及应用技术; 6.新型墙材生产智能化、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7.研究利用新型墙材隧道窑协同处置淤泥和污泥技术等。 |
表8 技术研发基地
研发基地 | 重点研究方向 |
陕西建工集团 | 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研究开发 |
西安建工集团 | 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研究开发 |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 烧结和非烧结制品的工艺技术、装备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新产品研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新型墙材标准规范研究制订等。 |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新型墙材应用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技术研究等。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新型墙材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 |
长安大学 | 新型墙材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 |
陕西省建材研究设计院 | 混凝土新型墙材制品研究、开发等 |
西安银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新型墙材生产自动化装备研发 |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 外墙装饰挂板大型化、薄型化生产与应用技术研究等 |
(五)完善标准体系。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准与工程应用技术规范,强化产品标准与应用规范联动衔接。研究制定烧结复合保温砌块建筑应用技术标准、绿色新型墙体材料技术评价导则、新型墙体材料农村推广应用技术导则,修订《陕西省农村建筑节能技术导则》等。鼓励支持企业制定绿色墙材、建筑部品、建筑构件等产品应用标准。实施《DP型烧结多孔砖结构技术规程》、《DP型烧结多孔砖砌体结构构造图集》和《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高性能泡沫混凝土免拆模板保温系统图集》等新型墙材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新型墙体材料设计、施工、验收的标准体系,提高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及应用水平。
(六)强化专项基金引导作用。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77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建设厅《关于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陕政办发[2008]94号),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加大专项基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专项基金扶持新型墙材生产、工程应用项目和科研开发的比例,发挥专项基金调控导向作用。省本级每年扶持资金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各市(区)县根据本地实际每年扶持资金投入不低于返还后留存同级国库专项基金的20%,引导社会多元投资新型墙材发展。
(七)强化依法监管。落实《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和《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严格依法行政,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贯彻《关于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陕建发[2015]271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完善监管制度,着力提升日常监管效能,不断加大事中事后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完善诚信管理制度,推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建设“四库联通”信用体系,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构建“互联网+”管理服务体系,建立集生产、应用、买卖交易和监督管理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八)加强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型墙材发展和墙改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标准、规范上报形式,为建筑节能与墙改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开展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统计分析,重点做好墙体材料企业数量、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及产量情况统计,做好新型墙材企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情况统计,分析本地企业发展、产品生产能力、应用需求、发展趋势等。研究开发新型墙材上网统计系统,提高统计效率。实施我省新型墙材发展研究年度报告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目标任务考核。将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节能目标考核之中,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实施省、市、县三级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
(二)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解决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构建省、市、县监管网络和服务体系,加强对新型墙材企业的指导与服务。举办新型墙材产品推介会和展览。加大产品使用的质量督查力度,防止不合格墙体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强化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管理制度,规范生产与应用秩序,防止不正当竞争。
(三)落实政策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和《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及相关政策措施,依法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专项基金的管理工作,不得违反规定征收、减免、缓征和返还新型墙材基金,不得违反规定用途使用新型墙材基金。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和《关于新型墙体材料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73号)等政策措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有关政策法规及新墙材产品和技术,让社会感知新型墙体材料,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新型墙材信息平台和发布制度,及时发布墙体材料相关信息。
(五)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各级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队伍,明确职能职责,提高为企业、为建设单位、为基层服务水平。加强系统和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的基础管理、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组织教育培训和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队伍。